因為熱愛所以選擇
梁真在大學校園里長大,父親是大學教授,母親是小學教師。“長大當老師”成了梁真童年時的理想。同時,由于年少時的一段就醫經歷,又讓她對醫生這份職業產生了好感。“有一段時間,父母會定期帶我去見醫生。感覺醫生總是在幫助到別人……”于是,“長大了當醫生”成為梁真的又一個選擇。
高考那一年,順從內心的想法,梁真考入醫學院。1994年,本科畢業后,她穿上白袍,成為一名醫生,實現了兒時的愿望。工作幾年后,她又考入中山醫科大學攻讀碩士和博士學位。2004年從內分泌專業博士畢業后,進入深圳市第二人民醫院工作。
2012年,已經成為主任醫師的梁真再次踏上求學之路,前往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從事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博士后研究。在哈佛大學醫學院的一年多時間,梁真獲益匪淺。“那里的醫生都特別敬業,工作起來非常投入,而且特別不把自己當一回事。”梁真笑著說,“在那里,即便是諾貝爾獲獎者,他也跟我一樣每天埋頭認真做實驗,跟大家交流時也非常尊重別人,沒覺得自己有什么特別。”
哈佛大學醫學院為學生和研究者提供海量的講座和課程,熱愛學習的梁真很喜歡這里的氛圍。除了認真完成自己的研究課題,她還利用周末時間泡圖書館,查閱資料。哈佛大學醫學院麻省總醫院(MGH)是全美排名第一的綜合醫院,對住院醫生的訓練系統很嚴格。梁真從繁忙的實驗室研究工作中擠出時間,一次不落地參加了該院住院醫生大查房的所有病例討論,這也為她回國后從事全科工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讓她感受深刻的,還有醫生對待病人的態度,“那里的醫生對病人一視同仁,不因為病人的職業、身份而有區別,這也是我特別認可并一直實踐的。”
如今,她不僅是一名醫生,還是一名碩士研究生導師,深圳大學醫學院診斷學教研室主任。她常常告訴年輕醫生,“任何職業都有辛苦之處,只有熱愛,才能把工作做好。因為熱愛,再去選擇。”
患者心中的好醫生
梁真坦言,之所以愿意參加首屆“深圳好醫生”的評選,一來是自己不害怕競爭,即使選不上也沒關系。二是認為評選可以讓患者更加了解醫生的工作,并讓患者有機會表達對醫生的感謝。“我覺得這個評選很好,醫生也能通過患者的評價和留言了解病人的就醫感受,找到自己需要改進的地方。”
得知梁真參選后,很多她曾經的病人,甚至遠在美國和加拿大的朋友,都積極給她投票。科室同事、主任醫生李瑛就為梁真在網絡投票中點過“贊”,“梁醫生不僅業務很強,對病人很負責任,對團隊的成員也很和藹。每周三的大查房,她很重視對年輕醫生的教學,每次都把病人的診斷分析得很到位。我們科里的年輕醫生成長很快。”
年過七旬的患者麥女士也為梁真點“贊”,“她總是帶著笑容,非常親切。”2013年,麥女士左小腿腫脹,最初在外院被診斷為“繼發性高血壓,醛固酮增多癥”,服藥一年后癥狀沒有明顯改善。后來,麥女士找到梁真看病。梁真進行了繼發性高血壓查因,做了很多細致的檢查,最后梁真找出了麥女士腿腫的真正原因:靜脈血栓。并徹底排除了“醛固酮增多癥”的診斷,避免了不必要的服藥。在進行了有針對性的溶栓治療后,麥女士的癥狀完全消失。麥女士現在成了梁主任的忠實粉絲。
在梁真看來,成為一名好醫生,需要有“敬業、負責、熱情和慈悲心,有同情心是好醫生最重要的特質,也是做一名好醫生的動力。在這個世界上,唯有愛和信任不可辜負”。
破格提拔的年輕科主任
在擔任市第二人民醫院老年醫學科主任前,梁真是業內頗有名氣的內分泌科專家、中國老年醫學內分泌代謝委員會常委、深圳市醫學會糖尿病專委會副主任委員,在糖尿病、甲亢、骨質疏松、更年期綜合征激素補充治療等領域頗有造詣。
2013年留學回國后一周,她被破格提拔為老年醫學科主任。老年醫學在全球范圍內都是一門新興的學科,其發展順應了越來越多的老年患者需求。我國目前老齡人口已達2.12億。老年人常常合并多種慢性病,且伴隨虛弱、器官功能退化、營養不良、失能等狀況,國家已經投入大量的資金發展老年醫學以應對中國的“銀發浪潮”。目前,我國的老年醫學處于起步階段。
從內分泌領域進入老年醫學,梁真坦言,這是一個廣闊的、富有挑戰的新領域。
【考試點編輯:點點小編】
免費獲取專業課
免費課程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