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公告,你知道了嗎?
[摘要] 更多考研復習備考資料,可進考研資料q群自行下載:576027530
暑假過半,想要考研的小伙伴們準備得怎么樣了呢?是不是正在按部就班、有條不紊地推動自己的復習進程?復習固然重要,但復習之余,也要熟悉考試的相關信息。接下來,就讓我們來一起了解一下2021年有關考研的一些新政吧!
首先,是2021年4月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最新條款修改
2021年4月29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八次會議決定對《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作部分修改,經編輯整理,以下5方面需要著重關注:
①在招收學生工作中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的,由教育行政部門或者他有關行政部門責令退回招收的不符合入學條件的人員;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②盜用、冒用他人身份,頂替他人取得的入學資格的,由教育行政部門或者他有關行政部門責令撤銷入學資格,并責令停止參加相關國家教育考試二年以上五以下:已經取得學位證書、學歷證書或者其他學業證書的,由頒發機構撤銷相關證書已經成為公職人員的,依法給予開除處分;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由公安機關依給予治安管理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③與他人串通,允許他人冒用本人身份,頂替本人取得的入學資格的,由教育行政部門或者其他有關行政部門責令停止參加相關國家教育考試一年以上三年以下;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已經成為公職人員的,依法給予處分;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由公安機關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④組織、指使盜用或者冒用他人身份,頂替他人取得的入學資格的,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屬于公職人員的,依法給予處分;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由公安機關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⑤入學資格被頂替權利受到侵害的,可以請求恢復其入學資格。
此外,教育部高校學生司還公布了
2021屆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進展情況。
經統計,2021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總規模909萬,同比增加35萬。今年,在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任務依然艱巨。
教育部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多次召開會議研究部署并推動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主要開展了四方面工作。
會同相關部門充分發揮政策性崗位的吸納作用,會同有關部門進一步完善政策措施,做好政策性崗位招錄高校畢業生各項工作。
公務員招錄方面,中央組織部、國家公務員局將考錄時間提前約2個月,于7月基本完成。基層就業項目方面,“特崗計劃”“三支一扶”“西部計劃”等國家基層就業項目均陸續啟動。大學生征兵方面,教育部配合國防動員部啟動“一年兩征”征兵改革,第一次征兵已基本結束,大學生報名非常踴躍,第二次征兵報名已于4月開始。國企招聘方面,教育部會同國資委、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等正在舉辦第二季“國聘行動”。中小學幼兒園教師招聘方面,會同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指導各地做好教師招聘工作。此外,發揮高等教育人才“蓄水池”作用,適度擴大研究生、專升本招錄規模,并同調整學科專業結構統籌推進,著力培養更多應用型、復合型人才。
大力拓展市場化就業渠道。
在去年推出“24365校園網絡招聘服務”的基礎上,今年升級推出“24365智慧就業平臺”,會同社會招聘機構,已累計向2021屆高校畢業生提供崗位信息1451萬條,投遞簡歷3763萬人次。會同人社部、商務部、工業和信息化部、文化和旅游部、國資委等15個部門,共同組織重點地區、重點行業、重點單位、重點群體等專場招聘會40場,累計提供就業崗位信息342萬條。同時,指導各地各高校搶抓春季校園招聘季,堅持線上線下協同,持續舉辦各類雙選會、對接會等招聘活動,為高校畢業生提供更多崗位信息。
持續推進畢業生就業指導服務。
創新形式開展線上全覆蓋的就業指導公益直播課,去年秋季學期以來,“24365就業公益直播課”已圍繞就業形勢與政策、行業解析與職業發展、求職技能等主題,累計舉辦35場,觀看人次超過1.08億。推動各地各高校加強職業生涯教育和就業指導,充分發揮8萬余名一線就業工作人員特別是畢業班輔導員作用,摸清未落實崗位的畢業生求職意向,做好“強信心”的教育引導和“暖人心”的指導服務工作。
加強就業困難群體特殊幫扶。
教育部指導各地各高校建立重點群體就業臺賬,進行“一人一檔”“一人一策”精準幫扶。面向湖北高校畢業生,繼續開展全國高校與湖北高校就業“一幫一”工作,在湖北武漢召開“2021屆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促進行動”首場對接大會。
最后,還有陳如平表示區域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方法論思考,
構建區域教育體系應重點考慮三個方面因素:
第一是全域。教育問題在區域層面,不僅僅包含學校教育、學歷教育,也要覆蓋到各級各類、各種形式的教育,甚至各種學習成果。既要考慮到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繼續教育、社會教育,同時要考慮到線下實體教育和線上的網絡教育等形式,實現教育規劃全域覆蓋。
第二是現代化。《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對于教育現代化的兩個定義:一個是從要素的角度提出教育現代化,包括教育思想現代化、教育內容現代化、教育管理現代化等六方面。第二個定義是針對具體的表現,現代化指的是在普及、質量、公平、結構等四個方面實現整體水平的提升。在區域教育發展當中,按照此順序“普及”任務仍是現代化的第一目標任務。例如,2020年全國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將達到90%,那么“十四五”就需要在普及的速度、規模、時間節點以及路線圖上做好更加合理更高水平的規劃。
第三是科學。包含四個要求:一是要尊重規律,既包含宏觀的教育發展規律,也包含微觀的教學規律等等。毫無疑問,在學校的發展以及學生的身心發展,甚至區域教育發展都是有規律可循的。尊重規律是推動區域教育發展的重要原則;二是立足基礎,這個基礎既包括現有的資源條件,也要考慮發展的潛質潛能。當然還要注意到目前已積累的優勢資源有哪些,為下一步發展提供基礎;三是結合實情,既要實事求是,又要解放思想,大膽開拓創新;四是擘畫遠景。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的召開,不僅給“十四五”規劃提出了非常好的一些建議,同時也考慮到2035年的遠景目標。在區域教育發展層面,需要用更高更寬廣的視野規劃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