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真的分 “大小年” ?那么22考研是大年還是小年呢?
[摘要] 更多考研復習備考資料,可進考研資料q群自行下載:576027530
每年接觸到考研,大家都會聽到考研大小年,奇偶年等,聽到最多的就是大年數學會很難,小年會相對簡單等,每年準備考研時因為大小年也會特別給自己增加些壓力。那究竟是不是像傳說的那樣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揭曉這個秘密吧!
01、考研“大小年”是什么?
每一年的國家線、院校線、報錄比和出題的難度都處在動態的變化中,從這些變化入手就能總結得出了 關于大小年的規律。
大年:指某學校或專業在某年內特別火,報考人數特別多,分數線也隨之變高。
小年:與“大年”相反,由于報考人數少,分數線降低。
另外,也存在 院校“大小年”的說法。意思是,每所高校每年即使是同一個專業,錄取分數線也會高低不同。
大年小年往往隔一兩年交替出現。
這也很好理解,同學們都有趨利避害之心,今年錄取分數太高,第二年就會有很多人望而卻步,自然報名人數就下降了。
若今年錄取分數太低,自然第二年就很多同學一擁而上,分數自然就上去了。
院校大小年也會受到考試難度的影響。雖然英語每年都有同學出來喊難,但根據專業老師評測,近幾年的英語難度并無太大差別。政治更是相對平穩。
當然,大年小年也不能僅僅只看錄取分數,畢竟錄取分數也會受到客觀環境的影響。
專業課大多是由學校自主命題,所以 在題目難度的調整上也就擁有更多的自主權和靈活性。
比如,當題目相對比較容易,考生得高分自然也不難,這就會導致錄取線也高居不下。
此時,會有大量考生因分高望而卻步不敢報考,院校就可能會適當加大題目難度或者壓分閱卷,以此篩選學生并且降低錄取分數線。
看起來降分了,就可以吸引到更多對該專業感興趣的學生勇敢報名。實際上,有時降分只是表象。如果是評分標準更嚴格或者題目難度增大導致降分,意味著考生要學的更深才能成功上岸。
這些變化反映到數字上,就能觀察出大小年的“規律”了,所以, 迷信大小年是沒用的,還是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建議大家在選擇院校的時候,一定要 多參考幾年的錄取分數線和報錄比情況,并且 將分數線變化和真題難度變化進行對比。
02、22考研是“大年”還是“小年”?
盡管按照大小年的規律,22考研應該是大年,但這也并不意味著上岸難度就大了!
我們從小到大經歷過無數次考試,相信你也發現, 每次考試無論題目難易、分數高低,保持在前幾名的始終是那幾個人。
考研也是如此,題難大家都難,題簡單大家都簡單。我們總說考高分,實質也是 為了能用更高的分數在競爭者中排在前列。
何況22考研的我們還面臨著經濟下行、疫情陰云仍在的壓力。大批原本準本出國留學的學生、在職人員都會加入考研大軍。
我們不能只盯著分數線看,而忽略了真正決定我們是否上岸的東西—— 實力!把知識學通透、學扎實,才能在考研的戰場上以不變應萬變。
最后,愿每位考研黨都不能考研順利,馬到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