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后考研成“新型啃老”?考研究竟需要花多少錢?
[摘要] 更多考研復習備考資料,可進考研資料q群自行下載:576027530
又是一年考研報名季,根據(jù)教育部和研招網(wǎng)的調查顯示,2010年的考研報名人數(shù)是140萬人,2020年報名人數(shù)已經(jīng)是341萬人,而到了2021年考研人數(shù)已經(jīng)增長至377萬人,2022年,考研人數(shù)極有可能會接近400萬人。隨著考研人數(shù)的不斷增加,社會上也出現(xiàn)了不少具有爭議性的聲音。
有人說讀研就是混日子,只是為了暫時逃避工作
有人說這么大人還花父母的錢好吃懶做不作為
還有人說親戚數(shù)落自己不分擔家庭壓力純粹在啃老
這也太扎心了,大家怎么看呢?
啃老的概念:
啃老這個詞大家都不陌生,這是一種子女成年后且具備基本的社會生存能力,仍然故意依靠父母來生存的行為,這無疑是一種消極的現(xiàn)象。
但要界定一種行為究竟是否是啃老,需要符合這兩個條件:
①成年且具備生存能力。
②故意依賴父母。
考研要花多少錢?
至于考研需要花多少錢。這個分人,我見過有的花個十萬八萬的,我也見過有的就花個報名費的。下面把考研復習需要花費的項目給大家列出來:
報名費:100到300之間,各地報名費不一樣。
資料費:基礎階段資料用上一屆的就行,如果有關系好的學長學姐可以要來。 資料費應該是大多數(shù)同學花費的主要占比,因為要買的資料實在是太多了,一年下來花在資料上的費用基本在1000-2000元。
房租&水電費:二戰(zhàn)或工作的同學,需要自己在外租房備考,每月得支付房租和水電費。
生活花費:平時的吃穿用度,以及異地考試住酒店也需要費用。
當然,花費這塊我們無法做具體數(shù)字統(tǒng)計,畢竟考研期間還有很多無法預料的突發(fā)情況。
那么,考研、讀研究竟算不算啃老呢?
小編覺得老人有句話說的好,磨刀不誤砍柴工,磨刀這個過程哪怕稍微有些長,也是非常有作為的一種行為方式。考研這個過程雖然花銷很多,但是一旦考上,這些都是值得的。
與本科不同的是,讀研期間國家有很多政策扶持和補貼,學校的獎學金發(fā)放也比本科時更普遍,再加上有同學會去參加實習,每月有工資,部分同學3年讀下來不僅不問家里要1分錢,甚至還有存款。
且不說發(fā)展副業(yè)來賺錢,就暫且談一談在學校里能獲得的收入。
下面小編就給大家算算讀研期間都有哪些收入來源:
除此之外,研究生參加工作也有很多福利,比如報考公務員、教師等等。碩士,是實現(xiàn)階層躍遷最近的道路,也是最容易走的路,因為它雖不像博士這么少(名校),但不像本科這么多,介于二者之間,但難度卻沒有那么大。
小編想說的是,錢是人掙來的,沒有了還可以再掙,而學習的機會并不是常常有。
當然,龐大的考研黨中確實是有一部分為了躲避就業(yè)而考研的“啃老族”們,他們沒有意識到考研可以帶來的是個人能力的提升。仍然依靠著父母,用我沒有工作,沒有收入,因為我要考研的理由安慰和麻痹自己。抱著一絲僥幸的心理,想著萬一成功了會如何,再不濟失敗了也是有合理借口的,這也是引起爭議的主要原因。
考研是一場一個人的戰(zhàn)斗,知道各種滋味的只有自己,看清前方目標的只有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