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會是考研大年嗎?
[摘要] 更多考研復習備考資料,可進考研資料q群自行下載:576027530
相信很多考研小伙伴都或多或少的耳聞過考研“大小年、奇偶年”一說,雖然這個說法從未被官方證實過,但多年來,一直被諸多考研學子津津樂道,甚至一些小伙伴信誓旦旦的斷言道,考研就是大年難,小年容易。
說實話,考研難度的確會存在一定的年份波動,但如果將波動原因完全歸結于大年或者小年,難免有些武斷。畢竟,影響考研分數高低的因素有很多,比如當年報考人數、招生人數以及出題難度等。
不過,話說回來,從教育部考試中心公布的歷年考研公共課的平均分來看,考研奇偶年一說也絕不是子虛烏有,只是在某種程度上,沒有像考研小伙伴傳的那樣神乎其神罷了。
接下來,小編就將從網絡收集整理的2012-2021年這10年間的考研公共課平均分呈現給考研小伙伴,以供大家參考。
2012-2021年考研公共課平均分一覽表
注:數據從網絡收集整理而來,僅供參考
首先,從表中可以清楚的看到,考研數學的平均分基本上呈現出奇年偏高,偶年偏低的整體態勢,但考研英語則恰恰相反,至于政治,高低分則在奇偶年交替出現。因此,籠統的概括考研難度就是偶年低,奇年高并不十分精準,頂多只能說某一門公共課在一定程度上呈現出這樣的規律。
其次,盡管從數據上來看,考研奇偶年現象的確客觀存在,但是,這是否就如實反映了考研難度的真實面貌呢?我想,答案可能未必。很好理解,因為分數除了受試題難度影響外,還受報考人數的影響。
以考研數學為例,隨著這些年研究生擴招,考研人數顯著增加,那么如果新增考研人的數學基礎達不到平均分以上,即使在相同試題難度下,考研平均分也會下降。同時,大家都有趨利避害之心,也就是說,一旦今年分數太高,勢必會讓一部分基礎較差的人望而卻步或選擇報考其他專業,那么隨著報考人數減少,考研平均分也會相應增加。所以可以這樣說,只根據大小年來判定未來考試難度未免有點欠妥。
最后,相信更多的小伙伴會對今年的考研難度有所擔心,畢竟,按照大小年規律,2022年屬于大年,考試難度理應要上一臺階,這對備考小伙伴來說,顯然不是一個好消息。但在這里,小編請大家不必過于擔心,原因很簡單,那就是題難大家都難,題簡單大家都簡單,所以我們始終處在同一條水平線上;其次,這兩年,研究生依然呈現出擴招的態勢,這對考研人是個天大的利好;最后,考研不同于高考,平均分的參考意義并不是太大,因為和我們競爭的只是少數人,只要我們勝過他們就可以上岸,而不必考慮競爭外的人。
所以,總結而言就是,無論今年是大年還是小年,既然選擇了考研,就勇往直前,畢竟,大年、小年,都有一批心懷夢想的小伙伴步入心儀的目標院校,也許那個人就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