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考研失敗,主要有3點原因,引以為戒
[摘要] 更多考研復習備考資料,可進考研資料q群自行下載:780802910
相比考研成功經驗,考研失敗經驗更值得我們研究。
這個觀點,可能有點出乎大家的意料。
考研成功經驗,個人認為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夸張”成分。
比如,有一位2022年成功上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考生。
從他分享的考研經驗來看,字里行間只傳達出來了幾個字—“考研so easy”,“玩著照樣上研究生”。
比如,他說“考研復習,基本上都處于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狀態,直到5月下旬,啥都沒開始學”。
然后,突然感覺有點慌,但是,依舊是學幾天玩幾天,每天早晨9點鐘起床,然后去圖書館,中午吃完飯回宿舍睡覺到兩點,再回到教室玩手機,每天最多學習3個小時高數。
晚上回宿舍洗完澡就躺著刷手機,睡著基本上都不會早于一點半。
暑假,又回家擺爛了3周。
……。
其實,這些話,出于成功者之口,想怎么說都沒有問題。
對于成功上岸的考生來說,也會覺得考研非常簡單。
你看我都沒怎么復習,就考上了;
我只復習了3個月,也成功上岸了;
我直接“裸考”,還是成功上岸了!
你如果信了他們的“鬼話”,那你就太單純了。
成功者,總是擁有更多的話語權,當然,也會擁有更多的崇拜者,所以,他們的話會有更多人信。
但是,這些所謂的“成功經驗”相比失敗經驗來說,參考意義并不大。
所以說,我們下面再來看一些2022年考研失敗考生分享的失敗經驗,看看他們為什么會失敗,然后,引以為戒。
有一位2022考研的同學說,“我今年考研失敗了,主要原因是專業課壓分太狠,所以,從一開始選擇這所大學就已經注定失敗了,只是當時不自知”。
我想,有不少考研失敗的考生都會碰到“考研壓分”這種現象。
比如,某西部高校,曾經因為壓分太狠而上了熱搜,居然出現文科專業課個位數成績而引發考生不滿,學校不得不啟動調查。
對于這樣一些高校,聰明的考生都會選擇躲得遠遠的。
因為,考研“壓分”不光會讓你與一志愿無緣,可能連調劑機會都會失去。
所以說,考研壓分學校,對考生才是最大的傷害。
所以說,為了避免考研還沒開始就失敗,建議大家擇校前先做個調查。
就算是去各大網絡平臺搜一下,比如搜“xxx大學考研壓分”,也有不少信息,還有一些熱心人幫大家整理好了壓分學校名單,那都是新鮮的。
有一位考生,一志愿報考江蘇某“211”大學心理學專業,自認為整個考研復習都非常扎實,專業課背誦也很全面。
但是,考研專業課試卷拿到手后就懵了,突然發現自主命題出題方向偏得離譜,有將近100分的題目在參考書中沒有見過,像什么腦科學、家庭生命周期、操作性檢驗等,都非常陌生。
當然,最終考研初試成績非常低,只有306分,連心理學國家線都沒有過。
雖然考研失敗了,但是,一點也不后悔,真的已經盡力了。
只是希望大家在考研擇校時,盡可能選擇專業課統考的學校,謹慎選擇專業課自命題院校。
就算是選擇了自命題,也要看清楚復習大綱,特別是9月份最新大綱發布后,一定要仔細閱讀。
有考生之所以考研失敗,就是因為“跨專業”考研,還不認真。
有失利的考生說,第一次考研,敗在了數學上。
數學對我來說,一直都很難,每次學習數學都會產生很強的避害心理,有很強的抵觸心理。
第二次考研,選擇了跨考馬克思主義專業,就是因為它不用考數學。
隨著考研復習的深入,感覺這個專業越發的“無聊”,所以,整個復習也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
學習一個小時就會“獎賞”自己玩兩個小時的手機。
看起來每天從早上7點復習到晚上11點,但是,真正用來學習的時間可能只有3-4個小時。
當然,最后的結果大家也都猜到了,初試都沒有過線。
以上,就是2022年考研失敗考生最常見的3個原因,希望2023考研的同學引以為戒。
考研成功真的不容易,且行且珍惜。
1、從選擇院校時就已注定失敗,只是當時不自知
2、考研專業課出題太偏,與復習出入較大
3、“跨專業”考研就算了,還是“假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