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占河講義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總路線和基本綱領(下)
[摘要] 本文由政治名師孫占河講解毛中特第四講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第二節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總路線和基本綱領(下);童鞋們 若有疑問可參加7月11日孫占河免費答疑課,屆時孫老師會為大家答疑解惑,指點迷津。
二、新民主主義的基本綱領
一個政黨的綱領,是公開樹立起來的一面旗幟,是表明黨的性質的重要標志。1940年,毛澤東在《新民主主義論》中闡述了新民主主義的政治、經濟和文化。1945年,毛澤東在黨的七大所做的《論聯合政府》的政治報告中,進一步把新民主主義的政治、經濟和文化與黨的基本綱領聯系起來,進行了具體闡述。新民主主義基本綱領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總路線的具體展開和體現,為新民主主義革命指明了具體奮斗目標。
1.新民主主義的政治綱領
關于新民主義的政治綱領,毛澤東在《新民主主義論》中系統闡述,在《論聯合政府》、《目前形勢和我們的任務》、《論人民民主專政》等文中完善的。其中,毛澤東在《新民主主義論》中提出,新民主主義的政治綱領是建立一個無產階級領導的、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一切反帝反封建的人民聯合專政的新民主主義共和國。毛澤東指出,“國體——各革命階級的聯合專政。政體——民主集中制。這就是新民主主義的政治,這就是新民主主義的共和國。”【6】
2.新民主主義的經濟綱領
1940年,毛澤東在《新民主主義論》中明確提出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綱領。1947年,毛澤東在《目前形勢和我們的任務》一文中提出了新民主主義的三大經濟綱領。即沒收封建地主階級的土地歸農民所有;沒收四大家族為首的官僚壟斷資本歸新民主主義國家所有;保護民族工商業。【7】
(1)沒收封建地主階級的土地歸農民所有,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主要內容。【8】
黨在民主革命時期,逐步形成了土地革命路線。這就是依靠貧雇農,團結中農,有步驟,有分別地消滅封建剝削制度,發展農業生產。
(2)沒收官僚資本歸新民主主義國家所有,包含著兩重性:一方面,反官僚資本就是反買辦資本,是民主革命的性質。另一方面,反官僚資本就是反對大資產階級,又帶有社會主義革命的性質。【9】
(3)保護民族工商業
在新民主主義條件下保護民族工商業,發展資本主義,是由中國落后的生產力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性質決定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對象是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而不是一般地消滅資本主義和資產階級。同官僚資產階級相比,民族資產階級與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聯系較少,民族資本主義經濟,是一種與新生產力相聯系的先進的生產方式和經濟成分,它對發展現代技術、發展社會生產力具有積極作用。因此,對民族資本主義工商業采取保護政策。
但這種保護也不是無條件的。需要保護和發展的資本主義是有利于而不是有害于國計民生的私人資本主義經濟,是不能操縱國計民生的資本主義。
中國共產黨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對民族資本主義的政策,是基于對中國社會性質和革命性質的正確認識,并不取決于民族資產階級的政治態度及其變化。也就是說,無論民族資產階級擁護革命還是脫離革命陣營,中國共產黨都不應改變對民族資本主義的保護政策。
真題回眸
【材料精讀】
1.(論述,2000年文第34題)毛澤東在《人民民主專政》中指出:“我們現在的方針是節制資本主義,而不是消滅資本主義。”試述中國共產黨在當時采取這一方針的基本依據。
2.(辨析,2004年第33題)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只有當民族資產階級擁護革命時,才要保護民族資本主義。
【答案要點】
①中國共產黨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對民族資本主義的政策,基于對中國社會性質和革命性質的正確認識,并不取決于民族資產階級的政治態度及其變化。
②近代中國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國革命是以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為基本內容的資產階級革命。民族資本主義的存在與發展具有歷史進步性。中國共產黨在新民主主義革命過程中,對民族資本主義必須始終采取保護政策。
③民族資產階級是具有兩面性的階級,既有革命要求又有動搖性。但是,無論民族資產階級擁護革命還是脫離革命陣營,中國共產黨都不應改變對民族資本主義的保護政策。
3.(分析,2006年第36題)新中國成立前夕,朱德在全國工會工作會議上的講話指出;“私人資本主義企業中的職工,他們在經濟上還沒有獲得完全解放,他們還忍受著資本家的剝削,這種剝削在新民主主義時期只能受到限制而不能夠消滅。”為了工人階級根本的長遠利益,還必須“在現階段自覺地忍受資本家之一定限度以內的剝削。”
根據以上材料回答問題:
①新中國成立,工人階級成了國家的主人,為什么私人資本主義企業中的職工還要“忍受”資本家的剝削?
②既然如此,為什么1953年開始要對私人資本主義進行社會主義改造?
【答案要點】
中國革命分為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新民主主義革命所要消滅的對象是封建主義和官僚主義,而不是一般地消滅資本主義,中國資產階級是民主革命的動力之一,團結民族資產階級,反對帝國主義和國民黨反動派,是黨的一貫政策。
由于中國經濟的落后性,私人資本主義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力量,因此建國后還需要他們中間一切有利于國民經濟的部分的存在和發展。私人資本主義經濟也有不利于國計民生的消極的一面,對此,必須加以限制,而不能任其自由發展。在新中國成立前夕,重申這一方針,有助于防止“左”的偏差,有利于國民經濟的恢復與發展。
3.①新中國成立,中國進入新民主主義社會。新民主主義社會是具有過渡性質的社會,在經濟、政治等方面既確立了公有制的領導地位,又允許非社會主義因素,包括資本主義因素的存在。允許資本家一定限度內的剝削,對安排工人就業,穩定社會秩序,恢復國民經濟,發展社會生產力,建立社會主義物質基礎具有積極意義,符合工人階級根本的長遠的利益。
②隨著國民經濟的恢復和發展,資產階級唯利是圖的本性和部分資本家破壞經濟秩序、危害國家利益的不法行為,表明私人資本主義經濟和國民經濟之間的矛盾日益尖銳,國內主要矛盾已經轉變為工人階級和資產階級、社會主義道路和資本主義道路之間的矛盾。私人資本主義經濟越來越不適應國家大規模有計劃社會主義工業化建設的需要。因此,對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是為了確立社會主義生產關系,以繼續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為迅速實現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化創造必要的條件。
【名師詳解】
【命題方式】考點一致,多角度重復命題
【解析】考點:中國共產黨對資本主義與資產階級的認識與政策
1947年,毛澤東在《目前形勢和我們的任務》中明確提出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黨對民族資本主義采取的是保護政策。這是因為,第一,中國是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民族工商業屬于比較先進的生產方式,民族資本主義的存在與發展具有歷史進步性;第二,中國革命是反帝反封建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民族資產階級有革命要求,是中國革命的動力之一。至于民族資產階級則有兩面性,即革命性與妥協性,故對之采取了又聯合又斗爭的方針。對民族資本主義采取保護政策,并不取決于民族資產階級的政治態度,而取決于中國社會性質與革命性質。這是其一。
其二是由于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前途是社會主義,在新民主主義條件下,社會主義性質的國營經濟將越來越占主導地位,私人資本主義只是社會主義性質的國營經濟的補充;另一方面,私人資本主義經濟,都有為了追逐利潤而不利于國計民生的消極的一面,對此,也必須加以限制,而不能任其自由發展。因此,從1953年開始,我國對民族資本主義工商業采取了“利用、限制、改造”的政策,采取“和平贖買”的方式,實現了對私人資本主義的社會主義改造。只要認清以上內容,注意從正反兩個方面回答問題,即能獲得正確答案。
3.新民主主義的文化綱領
(1)新民主主義文化是無產階級領導的人民大眾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是以共產主義思想為指導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文化。
(2)具體內容
①“無產階級領導”是指新民主主義文化由無產階級思想即共產主義思想領導的,即在新民主主義文化中居于指導地位的是共產主義思想。是否以共產主義思想為指導,是新民主主義文化同舊民主主義文化相區別的標志。
②新民主主義文化是民族的,它的內容是反對帝國主義壓迫,主張中華民族的獨立和尊嚴;它的形式是具有鮮明的民族風格、民族形式和民族特色,要有中國作風和中國氣派。【10】
③新民主主義文化是科學的,是反對一起封建思想和迷信思想,主張實事求是、客觀真理及理論和實踐的一致性。
④新民主主義文化是大眾的,強調的是大眾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