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社會學碩士畢業后,孫俊峰放棄好幾個公務員選調機會,而選擇了去干裝修。這件事情在他的身邊引起了軒然大波,家人覺得他進機關當公務員,才配得上北大學歷。現在他每月能拿下二十多個工地,營業額超百萬,但偶爾還需面對他人的不理解。唯一讓他高興的是,家里對他的選擇已經漸漸認可了。
熟練地刮墻,批膩子,打磨,除了架著一副厚眼鏡,穿著工服的孫俊峰看上去和普通裝修工人別無二致。“要不是做裝修,我連房子都買不起。”孫俊峰私下對記者說,用裝修賺來的辛苦錢,他幫家里改善了居住環境,還置了東西,裝修工人對他而言,只是當初創業的起步,“哈下腰來做大事,不必在乎旁人看法!”面對鏡頭,這個曾經的北大才子,偶爾顯露出一點當年的意氣。
對孫俊峰來說,一個北大碩士找工作不是一件難事。比如他做裝修工人前事實上已經獲得了一些地方的公務員選調機會。以此而言,孫俊峰選擇做裝修工人并不是一種時運不濟的自我逃避,而恰是一種遵從內心選擇的果敢。
孫俊峰的這種果敢是偶然嗎?事實上,近年來,類似孫俊峰這種敢于追求夢想的高學歷青年層出不窮。比如前些年,畢業后下到鄉村養豬的一對畢業生情侶;再比如去當村官的耶魯大學畢業生。所有這些看似離經叛道的職業選擇中,我們可以看到一種趨勢:職業理想的多元化、社會擇業的豐富化。
名校畢業后的職業選擇,在很多人眼里,應該遵循的是這樣一條陽光大道:比如進知名企業,參加公考,或者玩高端創業。然而,孫俊峰們以實際行動,畫上了另一種方向,高學歷者可以彎下腰去做裝修。這種跌破一般人觀念的行為,其實不過是重申一個樸素的常識: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
當然,道理很樸素,但明白起來并不容易。孫俊峰踏足裝修行業前,他周圍的環境完全不看好他。然而,孫俊峰頂著壓力,堅持走自己的路,并把裝修干出精彩,干出月入百萬的成績,正說明,遵從內心的努力比糾結于如何選擇要重要得多。
北大畢業干裝修,沒什么大不了。對社會而言,應學會包容支持多元的職業選擇。而對個人來說,北大畢業生干裝修月入百萬的故事中更加值得學習的地方是:如何努力為自己的選擇負責,而非“月入百萬”的路徑。